读《自信的陷阱》思考
本书标题给人感觉是在探讨自信,实际上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作者通俗的讲述给我们进行了一场ACT心理治疗,ACT(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)接受承诺疗法,不仅是一种心理疗法,更是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生活理念。它不局限于对抑郁、焦虑、进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症状管理,而是 引导我们放弃与生活中那些不可改变的现实的纠缠,转而把注意力投注到自己真正想要追寻的生活上。 举个例子,ACT的核心观念之一是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想法,并且有意识地在心里创造出容纳这些情绪和想法的空间。
人们对自信的误解
假设你被施了魔法,神奇般地变得像自己所希望的那么自信,但是,你的生活却一点儿也没有改变。你虽然觉得相当自信,但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,你仍然完全按照过去的行事方法做事。你的感情、工作、健康、社交和休闲活动都没有任何变化。你仍然重复着与从前一样的日常作息,每天做着同样的事。你仍像从前一样交谈和行走。你没开始做什么新的项目,你没有开始向新的目标努力。你的表现也是一点没变。你的性格没变,你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与方式也没变。你的行为与从前一模一样。唯一的改变是你自我感觉很自信。你会对这样的结果满意吗? 我们想要的并不是自信本身,而是想要通过自信而达到某种目的,实现某个梦想或在生活的某些方面做得更好,比如运动、工作、音乐、艺术、演讲、育儿或社交方面。
这本书的开篇的这一段话就让我有所收获,大部分阅读这本书的人都是为了变得更加自信,但是几乎很少有人想过,我们为什么需要自信,自信是生活的终点吗?假设我们拥有了无限多的自信,我们就不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了吗?还是说,拥有了自信我们就能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,不怕遇到困难,因为我们有自信,我们能够解决。因此,我们想要的不是自信本身,而是通过自信来达到某种目的,或者说通过自信来改变现状,让自己某方面做的更好,比如:面试时能自信的回答问题,与人相处时能变得更加外向、活泼、能交到更多朋友,恋爱时更加看重自己的想法,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
因此,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,需要搞清楚自己自己想要变得自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?尝试回答这些问题,能帮助你搞清楚(文章最后)
我们常常陷入“等待之地”
- 等我有心情了
- 等我有自信了
- 等到时机成熟了
- 等我有自制力了
- 等我有意志力了 才开始去做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事情。
这种等待实际上是一种困境,想要摆脱困境:
首先我们需要懂得: 我们无法靠等待获得这些“好东西”——自信、好心情、成熟的时机、自制力、意志力。 事实恰恰相反,当我们开始全身心投入的去做对我们重要的事情,这些好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找上门来。即作者在书中所说的: 自信的行为优于自信的感觉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想要自信的做任何一件事,都需要先反复练习必要的技巧,直到能够自然而然的施展出这些技巧位置。一旦掌握了可以帮助自己获得想要结果的技能,就会产生自信的感觉。想象刚刚开始学习骑自行车的你,一定也非常不自信,当你坚持不断的练习骑车要领,真正学会了之后,你就体会到自信的感觉了。
其次需要知道是什么困住了你,就像玩游戏一样,需要搞清楚敌人是谁?
4个困境——FEAR
F:fusion,融合
人脑是一台不知疲倦的“想法制造机”,且其产生的80%都是消极思想,ACT假设消极思想本质上没有问题。当我们被完全卷入,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它身上,或者控制自己的想法与其打架时,才有问题。这种应对消极思想的方式的专业术语叫做“融合”,即和消极思想融合在一起了。还有一种很形象的描述方法:上钩,想象大脑不断抛出的一个一个想法就是钩子,如果我们上钩了,就会和自己的思想咬在一起。 大脑很擅长找理由,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做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。所以,在ACT中,管所有这样的想法叫“找理由”。“找理由”有很多种模式,这是最常见的四种:
- 设置障碍:大脑会指出前进路上的所有障碍和困难。
- 自我批判:大脑会指出各种自己不能胜任这项任务的原因。
- 与人比较:大脑会拿自己和做得更好、更有天赋或处境更好的人相比。
- 预测最坏:大脑会预测失败、被拒绝或其他令人不悦的结果。
E:excessive goals,过高的目标
目标超过现实资源所能支持的范围。
A:avoidance of discomfort,回避不适
踏出舒适圈时产生的恐惧、焦虑、紧张、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。
大多数人都不擅长处理负面情绪,我们通常的本能反应有2种:
1. 自动驾驶模式 任由情绪控制自己。比如:
- 愤怒的时候,就大发雷霆、喊叫谩骂、气得跳脚。
- 害怕的时候,就逃跑、回避、不去面对挑战。
2. 逃避模式——越是逃避,你就越会掉进恐惧的陷阱中
- 分散注意力:读书、看电影、玩电脑游戏、看电视、参加社交活动、听音乐、运动等
- 后果:越分散注意力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事情
- 选择退出:放弃、撤退、拖延、逃避或者远离可能会带来挑战的人物、地方、事件、情境和活动
- 后果:回避风险、回避踏出舒适区、回避挑战、错失各种机会。 拖延是选择退出的一种方式,事情越拖越多,问题得不到解决,越来越焦虑
- 调整思考方式:责怪他人、分析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、想一些让人感觉好的事情、否认痛苦、积极思维、乐观思维、正面的自我肯定、挑战消极思维、幻想未来、计划复仇或逃避、自责、告诉自己“不应该有这样的感觉”“迅速摆脱它”、积极地解决问题、告诉自己“这不公平”、想知道“为什么是我”、想象“要是……多好”、沉湎于过去等等
- 后果:大多时间都花在思考上,生活一成不变 责怪他人会影响人际关系; 幻想未来会对现实造成不满: 苛责自己会更痛苦; 积极想法没有效果会更加烦躁和失望。
- 物质滥用:暴饮暴食
R:remoteness from values,远离价值观
做事前没有想清楚自己的价值观或者做着做着偏离的最初的价值观,就会丧失动力。 价值观和目标的区别: 价值观:指“想要的行事方式的特质”。换句话说,价值观描述的是作为一个人你想要怎样生活,你努力培养的个人品质和性格优势是什么。比如,关于亲密关系比较常见的价值观包括信任、忠诚、开放、正直、平等、尊重和爱、关心、支持、坚定表达的能力。价值观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。 目标:指“想要的结果”,是具体的结果。想要得到、完成、拥有或实现的。目标不是持续性的。
应对之法——DARE
D:defusion,解离
有两种应对方法来帮助将恐惧、焦虑等负面情绪变成我们强大的力量来源,
第一种方法(应对融合)
需要学会与我们的想法脱钩(解离),帮助自己与脑海中的想法保持一段距离,理解想法只是脑海中的一些词句。可以尝试以下练习:
- 想出一个自己极易上钩的、会妨碍自己去过想要的生活的想法。例如“我不够聪明”“我没有这个能力”或者“我是个失败者”。·
- 自己默念这个想尽可能地去相信它,留意它对你的影响。·
- 在你的脑海中重复这个想法,并且在它前面加入一个前缀短句:“我有一个想法,我……”。例如,“我有一个想法,我是个失败者”。
- 再次重复这个想法,但是这一次,在句子前插入这句话:“我注意到自己有一个想法,我……”。例如:“我注意到自己有一个想法,我是个失败者。” 与想法解离之后就专注在当下所做的事情上(正念)。
第二种方法(应对“找理由”)
我们不需要太过纠结于哪个想法是对的,哪个想法是错的,对与错本来就是相对的。你更加需要关注的是,在众多想法中,哪一个想法最有助于你践行自己的生活方向、向自己的生活目标靠近。比如:
- 当你想到会遇到的障碍时,如果同时在思考如何应对和解决的方案,这些就是好的想法;
- 当你自我批判时,大脑会如实评价并提出建议,这就是好的想法;
- 当你在与人比较,大脑在提出提高自己的建议,就是好的想法;
- 当在预测最坏情况时,大脑在提醒我们如何吸取教训,这就是好的想法。
A:acceptance of discomfort,接纳不适感
觉察:把注意力放在最强烈的部分,感受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,比如:身体上——心跳加快、浑身发麻。 命名:给自己感受到的这种感觉命名,承认它们的存在,比如:恐惧、紧张、焦虑。 制造空间:把注意力放在这些感受上,感受它们在体内的流动,带着好奇心去观察它们。 扩展练习:在对自己的恐惧保持觉知的基础上,感受周遭其他世界的事物,可以舒展身体,起来动一动,同时保持对躯体和恐惧的觉知
R:realistic goals,切实可行的目标
把目标变得更小、更容易。
E:embracing values,拥抱价值观
让价值观指导你的行动,如果你发现自己设定的目标与你的核心价值观并不一致,那就修正目标!
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大脑说,“我没有动力”,要意识到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,让自己脱钩。然后理清楚是什么样的欲望在驱动自己的行为。是回避不适感、做让自己在短期内感觉好的欲望吗(回避的欲望),还是践行自己的价值观、做在长远看来,让生活更加丰富的事情的欲望(价值驱动)?接下来问问自己:“如果我让这种欲望决定我的行动,会让我的人生朝着我想要的方向前进吗?”最后,问问自己:“即使我觉得没有动力,我愿意去做一些让我的生活更丰富的事情吗?”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么,就按照ACT去做:接纳你的想法和感受,选择一个价值观的方向,用正念的方法开始行动。
附问题: 在一个你拥有着无限多的自信的世界里:
- 你的行为会有何不同?
- 你的言谈举止会有何不同?
- 你会采用哪些不同的方式去工作、娱乐、表现?
- 你对待他人会有何不同——你的朋友、亲戚、爱人、父母、孩子和同事?
- 你待自己会有何不同?
- 你会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?
- 你会如何与自己对话?
- 你的性格会有何改变?
- 你会开始做哪些事情?
- 你会停止做哪些事情?
- 你会停止做哪些事情?
- 你会给自己定什么目标并为之努力?
- 你新找到的自信心将会对你的亲密关系造成哪些影响?
- 在那些与你特别亲近的人面前,你会有什么改变?